冷藏车形势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要辩证的看待,2015年以来,冷链行业宏观环境的利好,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发展的空间,但是,同时也意味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果经营不利,很多冷链企业将会像大浪淘沙一样被淘汰出局。所以,还必须清醒地目前所存在风险。具体来说有一下几个方面: &nbs...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要辩证的看待,2015年以来,冷链行业宏观环境的利好,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发展的空间,但是,同时也意味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果经营不利,很多冷链企业将会像大浪淘沙一样被淘汰出局。所以,还必须清醒地目前所存在风险。具体来说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差、集中度低。小企业数量过多而规模以上的全国性企业数量偏少,大多数企业实力偏弱,存在“多、小、散、乱”的现象。以冷藏车的拥有数量上为例,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的冷藏车拥有量在几十台左右,而规模以上的企业则是几百台,高的已达到近800台。目前我国冷链市场规模已达到11200万吨左右,但是,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特点依然是以“小众”为主。从中物联发布的“冷链物流企业百强排名”来看,在规模方面,冷链百强企业总收入为109.02亿元,只约占全国冷链总收入的10%左右。可见,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很明显,冷链物流市场化水平和集中度仍较低。
二、冷链成本居高不下,收益甚微。生鲜电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冷链物流成本较高,一般在30%~40%,甚至超过100%,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成本,要想活下来很难。
三、“断链”问题严重。生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断链”现象却成为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罪魁祸手。从中国冷链市场一直存在的“后一公里”瓶颈到今年两会上李小红代表提出的“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先一公里’的发言”,生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屡见不鲜。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从事冷链的仓储和运输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冷链;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缺乏,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无论是“先一公里”还是“后一公里”,如何保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是整个冷链体系的重点,更是难点。
四、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国内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设施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易造成大量损耗,不仅物流成本过高,还易出现安全隐患;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技术标准不完善;冷链物流配套不协调、布局不合理;冷链物流与货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冷链运输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运输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在公路运物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多采用普通卡车运输。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80%—100%,冷藏运输率80%—90%。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国冷鲜物流水平能跟上发达国家,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增量空间。
五、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更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六、冷链行业高级人才匮乏。目前物流行业特别是冷链物流这个相对科技含量高些的行业,冷链物流方面的高级人才缺乏,冷链作业基本靠经验,而不是靠科学化、规范化的知识。